跳至內容

韓式炸醬麵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韓式炸醬麵
韓語名稱
諺文자장면/짜장면
漢字
文觀部式Jajangmyeon/Jjajangmyeon
馬-賴式Chajangmyŏn/Tchajangmyŏn

韓式炸醬麵(韓語:짜장면),是一種韓式中餐,在麵條淋上由「春醬」(一種鹹黑豆醬)、豬肉粒和蔬菜粒、有時還有海鮮製成的濃醬。這種醬稱為炸醬。

歷史[編輯]

炸醬麵傳入朝鮮半島,一般認為是在壬午兵變之後。此時清朝在仁川設置租界,大量中國人遷入。這些中國人大多祖籍山東省,因此造就了今日韓式中餐多發源自魯菜的特徵,炸醬麵也不例外。通常認為最初販賣炸醬麵的是山東人於希光於1912年開業的餐廳「共和春」(原為「山東會館」,後為慶祝中華民國成立而改名)[1],不過也有人認為共和春只是最初將炸醬麵作為菜單發售的餐廳。共和春在1983年停業,2012年改建為「炸醬麵博物館」。

至於炸醬麵開始成為韓國大眾食物,則是在1960年代以後。當時美國援助韓國大量麵粉而有剩餘,但韓國人常吃的大米則陷入短缺。於是韓國政府開始鼓勵吃麵食,炸醬麵因價格低廉而廣受好評[2]。此時韓國人收入仍不高,故開始在醬里加入土豆和洋蔥丁[3]

普遍認為韓式炸醬麵開始和中國傳統炸醬麵分道揚鑣是在1950年代。1948年,韓國華僑王松山在韓國開設甜麵醬工廠,1950年代開始在甜麵醬中加入焦糖,使甜麵醬看起來像是發酵較久的樣子,並以「獅子」牌的名義販賣,熱銷至今。此即是「春醬」的起源。「春醬」可能是來自「甜醬」或者「蔥醬」(因為甜麵醬在山東也用於生蔥蘸食)的諧音。

品種[編輯]

干炸醬:與一般的韓式炸醬不同,不用水和澱粉炒制而是使用油,因此較一般韓式炸醬濃稠,較接近北京炸醬。

三鮮炸醬:用蝦、魷魚等海產品(但不用魚肉)作為輔料炒制而成。

肉泥炸醬:醬里的蔬菜和豬肉剁成細末細蓉,口感綿密。

肉絲炸醬:蔬菜和豬肉都是切絲而不是切丁。

老式炸醬:炸醬里加入土豆丁,醬更濃稠,春醬味道也較柔和。

四川炸醬:用豆瓣醬代替春醬,味道較辣,故名。但川菜中沒有此種做法。

鐵盤炸醬:將炸醬麵放到鐵盤上而不是碗裡。

炸醬飯:用米飯代替麵條。

參見[編輯]

參考文獻[編輯]

  1. ^ 第338話 韓国のジャージャー麺、チャジャンミョンについて. rki.kbs.co.kr. [2024-06-07] (日語). 
  2. ^ 조선일보. [잠깐! 이 저자] "한국인, 하루에만 자장면 600만 그릇 먹죠". 조선일보. 2020-08-04 [2024-06-07] (韓語). 
  3. ^ 주영하; 김혜숙; 양미경. 한국인, 무엇을 먹고 살았나: 한국 현대 식생활사. 제1판 1쇄. 성남: 한국학중앙연구원 출판부. 2017. ISBN 979-11-5866-259-2.  缺少或|title=為空 (幫助)